《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01401016 | 课程名称:实验动物学 | |
开课院系:基础医学院 | 授课对象:医学部各专业研究所 | |
课程学分:2 | 课程学时:32 (其中,理论课程学时24,实践课程学时8) |
授课教师:(负责人) | 姓名:汤宏斌 教授 | 邮箱:hbtang@whu.edu.cn |
办公室:68758850 | 电话:13995529818 | |
授课教师:(团队成员) | 姓名:周立 副教授 | 邮箱:zhouli_jerry@whu.edu.cn |
办公室:动物实验中心 | 电话:15802722839 | |
姓名:庄柯 讲师 | 邮箱:zhuangk@whu.edu.cn | |
办公室:68758987 | 电话:15071275362 | |
姓名:高建峰 讲师 | 邮箱:jfgao@whu.edu.cn | |
办公室:68758987 | 电话:15337168381 | |
姓名:程腊英 实验师 | 邮箱:chengly123@163.com | |
办公室:68758987 | 电话:13971011092 | |
姓名:鲜巧阳 实验师 | 邮箱:xianqy@whu.edu.cn | |
办公室:68758987 | 电话:18907195776 | |
姓名:郭铭 实验师 | 邮箱:guoming@whu.edu.cn | |
办公室:68758987 | 电话:15871390882 | |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基础通识课程/核心通识课程/一般通识课程/大类平台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 ||
前导课程:人体解剖学等大部分医学专业平台课程 |
二、课程简介
《实验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标志。它涉及到医学各个领域,尤其与基础医学学科(如生理学、遗传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生化、解剖学等)都有密切关联。教授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动物学概论、实验动物遗传质量与监测、实验动物生物学性状、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学、实验动物的环境设施控制等。
教学目的: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课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国内外实验动物学发展状况和有关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了解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实验基本技能,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实验动物,逐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实验动物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多媒体+视频);实验操作(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
教学时间:硕士研究生第1学期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内容 | 学时 |
理论课 | |
第1章 实验动物学绪论 | 2 |
第2章 实验动物遗传质量与监测 | 2 |
第3章 实验动物生物学性状 | 4 |
第4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学 | 4 |
第5章 实验动物的环境设施控制 | 4 |
第6章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免疫缺陷动物、转基因动物 | 4 |
第7章 动物实验设计与优化 | 4 |
实验课 | |
第1节 小鼠动物实验 | 3 |
第2节 大鼠动物实验 | 3 |
第3节 豚鼠和家兔动物实验 | 2 |
总计: | 32 |
理论课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绪论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实验动物学定义
第二节:什么是动物实验
第三节:国内外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况和现状
第四节:国内有关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
二、目的要求:
掌握:
1.掌握实验动物学定义,实验动物、动物实验的基本概念
2.掌握实验动物的三大特点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意义
熟悉:
1.熟悉实验动物学发展史,分支学科及应用
2.熟悉国内外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况和现状
3.熟悉国内有关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
三、教学难点:
l 实验动物的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
四、教学方法:
l 多媒体理论讲授
第二章 实验动物遗传质量与监测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实验动物遗传学分类
第二节:近交系
第三节:同源突变近交系和同源导入近交系
第四节:重组近交系和重组同类系
第五节:杂交群
第六节: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监测
二、目的要求:
掌握:
1.实验动物的分类
2.实验动物按照遗传学控制分类,近交系、封闭群、突变系、系统杂交动物的基本概念
3.近交系动物的特点
熟悉:
4.近交系动物的命名,亚系和支系的概念
5.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监控
三、教学难点:
l 遗传学控制分类
l 遗传质量监控
四、教学方法:
l 多媒体理论讲授+视频
第三章 实验动物生物学性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啮齿类实验动物
第二节:其它常用实验动物
二、目的要求:
掌握:
1.实验动物的分类
2.大鼠、小鼠、豚鼠及家兔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特点,解剖学特征以及应用
熟悉:
1.地鼠、犬、兔、猪及猴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特点,解剖学特征以及应用
2.动物的饲养管理、品系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
l 大鼠、小鼠、豚鼠、兔等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方法:
l 多媒体理论讲授
第四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学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实验动物分级
第二节:普通级动物
第三节:清洁级动物与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第四节: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
第五节: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监测
二、目的要求:
掌握:
1.普通级、清洁级、SPF级和无菌动物的基本概念。
2.不同等级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标准及其质量监控。
熟悉:
1.人兽共患病的主要病原体名称,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和症状表现
三、教学难点:
l 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标准及其质量监控
四、教学方法:
l 多媒体理论讲授+视频
第五章 实验动物的环境与设施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实验动物与环境
第二节:气候因素
第三节:物理化学因素
第四节:生物因素
第五节:实验动物设施
第六节:实验动物设施管理
二、目的要求:
掌握:
1.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开放系统、亚屏障系统、屏障系统、隔离系统的基本概念
2.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及控制要求
熟悉:
1.实验动物的饲养密度
2.普通级动物和特殊动物实验设施和环境管理
三、教学难点:
l 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及控制要求
四、教学方法:
l 多媒体理论讲授+视频+分组讨论
第六章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免疫缺陷动物、转基因动物模型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各种人类疾病模型
第三节:各种免疫缺陷动物、转基因动物模型
二、目的要求:
掌握:
1.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免疫缺陷动物、转基因动物的基本概念
2.动物模型的意义和优越性
熟悉:
1.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免疫缺陷动物、转基因动物的表现和用途。
2.人类疾病模型的复制方法
三、教学难点:
l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免疫缺陷动物和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l 多媒体理论讲授
第七章动物实验设计与优化,动物实验技术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实验动物的选择
第二节:动物实验设计与优化
第三节:影响动物实验结果因素
二、目的要求:
掌握:
1.实验动物选择的基本概念
2.影响动物实验结果因素
熟悉:
1. 实验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2.动物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三、教学难点:
l 影响实验动物的外部因素及控制要求
四、教学方法:
l 多媒体理论讲授+视频+分组讨论
实验课
第一节小鼠动物实验
一、教学内容:
1.小鼠的分组和标记编号方法
2.小鼠的体表检查、剖检和病理取材程序、脏器测量和称重
3.小鼠的抓取固定、雌雄鉴别和注射技术(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4.小鼠的各种采血方法(剪尾采血、心脏采血、眼眶静脉丛取血)
5.小鼠的麻醉技术(戊巴比妥钠麻醉法)
6.小鼠的颈椎脱臼处死法
二、目的要求:
掌握:
1.小鼠的分组和标记编号方法,小鼠的抓取固定、雌雄鉴别和注射技术
2.小鼠的各种采血方法,小鼠的麻醉技术。
熟悉:
小鼠的颈椎脱臼处死法,小鼠的体表检查、剖检和病理取材程序、脏器测量和称重
三、教学难点:
l 小鼠的各种采血方法
l 小鼠的颈椎脱臼处死法
四、教学方法:
l 实验操作
第二节大鼠动物实验
一、教学内容:
1.大鼠的分组和标记编号方法
2.大鼠的体表检查、剖检和病理取材程序、脏器测量和称重
3.大鼠的抓取固定、雌雄鉴别和注射技术(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4.大鼠的各种采血方法(剪尾采血、心脏采血、眼眶静脉丛取血)
5.大鼠的麻醉技术(戊巴比妥钠麻醉法)
6.大鼠的颈椎脱臼处死法
二、目的要求:
掌握:
1.大鼠的分组和标记编号方法,大鼠的抓取固定、雌雄鉴别和注射技术
2.大鼠的各种采血方法,大鼠的麻醉技术。
熟悉:
1.大鼠的颈椎脱臼处死法
2.大鼠的体表检查、剖检和病理取材程序、脏器测量和称重
三、教学难点:
l 大鼠的各种采血方法
l 大鼠的颈椎脱臼处死法
四、教学方法:
l 实验操作
第三节豚鼠,家兔动物实验
一、教学内容:
1.豚鼠,家兔的分组和标记编号方法
2.豚鼠,家兔的抓取固定、雌雄鉴别
3.豚鼠,家兔的体表检查和称重
4.家兔的采血技术(耳缘静脉采血)
5.家兔的注射技术(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
6.家兔的处死方法(空气栓塞法)
二、目的要求:
掌握:
1.豚鼠和家兔的分组和标记编号方法;豚鼠和家兔的抓取固定
2.家兔的采血技术,注射技术,处死方法
熟悉:
1.豚鼠,家兔的体表检查和称重
2.豚鼠和家兔的雌雄鉴别
三、教学难点:
l 豚鼠的各种采血方法
四、教学方法:
l 实验操作
四、课程成绩评定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勤,理论课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作为考试方式。平时考勤占20%,理论课考试成绩占40%,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占40%。
五、教材及参考书
汤宏斌主编,《实验动物学》(第三版),湖北人民出版社,2016(教材)